音乐学院举行周友华教授声乐专题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12-05-07 浏览次数: 413

音乐学院举行周友华教授声乐专题学术讲座

 

 

 

 

54下午2点半许,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音乐学院艺术楼演奏厅座无虚席,欢呼声和掌声不绝于耳,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前沿之旅——音乐学院系列学术讲座”的揭幕曲,由我院退休老教授周友华先生返校为音乐学院300多名师生送来一场别有风味的音乐视听盛宴。

周友华教师开诚布公地给大家讲述了自己从读书到从教40多年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上的切身感受和悟道。他从对声乐定义和目前声乐唱法分类上的理解谈起,幽默风趣地阐述自己在这方面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他说,目前声乐唱法只有两大类:国际唱法,即合唱和歌剧,这种唱法全世界几乎都一样;另一种唱法则是特性唱法,包括各国、各民族不同的富有个性的唱法。我们千万不能把缺陷当特点来分类。

教授特别介绍了自己创编的舌操、口操、指操、臂操,对放松身体,解放歌唱器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的作用。如:“Kakeko”就是训练舌头灵活性的口诀。他特别强调歌唱呼吸四法:吐气、吸气、憋气、送气在歌唱中的关键作用。听说,古今中外都懂得呼吸的重要性,可是不少人唱歌时刚唱前两句还行,之后就唱不动了,就是没有做到呼吸四法的灵活驾驭。他说:“用嘴吸气虽快但浅,用鼻吸气虽深但慢”。歌唱中一定要用嘴和鼻一起来完成呼吸任务。

教授还提出被同行认可和推崇的“三声动力定型教学法”,他通过自己多年来对医学和声乐潜心贯注的研究,巧妙地把医学与声乐恰当地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无声、微声、全声动力定型教学法”,培养出不少知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和大批声乐教育人才。

在阐述自己的三声动力定型教学法时,他利用哼鸣练习找歌唱高位置,利用几个不同的母音练习来获得歌唱支点、建立歌唱通道,如:喊口号:1号、2号、3号、4号依次到10号;号1、号2、号3、号4依次到号10。这些立竿见影的训练手法很受大家的青睐,在教授的带领下,师生跟着教授高声的练习,大家热情互动,现场气氛格外活跃。教授说,能够做这几点,歌唱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高音不挤、低音不压、响声不炸、轻声不虚”的最佳效果。

在给几位学生上公开课时,他又提出:歌唱表演上一定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熟悉歌曲时往往只想到歌唱方法,不能投入的歌唱,而只有熟悉歌曲时才会丢掉歌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灵魂。

讲座结束后,周友华教授把自己多年来撰写出版的书籍和整理的资料赠送给了学院,院长邓伟民教授和副院长谢晓滨教授代表院里接受了周友华教授的珍贵礼物。接着周友华教授十分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下“感谢师大、依托师大、服务师大、创意师大”16个大字,还动情地带领大家一起连续多遍高声朗读,表达自己对江西师范大学无限热爱和眷恋的深情厚谊。